〔編譯陳成良卅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〕馬英九政府這次救災行動,不僅讓全國民眾看破手腳,國際媒體也紛紛搖頭。法新社十六日發自台北的分析報導指出,這次顢頇無能的救災表現,為馬英九帶來一場政治災難。
報導中說,馬英九到災區勘災時,隨扈為保護他而一再推擋災民,而在事事逃避之後,他犯下的一連串大錯仍有待彌補,包括拒絕外援、一開始接見災民時態度既傲慢又冷漠(arrogant and aloof),以及接受英國獨立電視網ITN訪問時,把責任歸咎於災民沒有在第一時間撤離等等。馬英九在十六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專訪時,雖強調願意負起完全責任,卻仍再度堅持「災民拒撤」論。
政治大學政治分析家童振源指出,馬英九靠「我們準備好了!」口號選上總統,但如今民眾看到他的政府做得這麼爛,「這可能重創他的聲望。」
報導中說,自上任以來,馬英九透過親中(China-friendly)政策來提振台灣經濟、抵擋反對黨指控他犧牲國家主權的批判,靈巧地遊走於台灣的政治鋼索上,不過在這次風災之前,這位前台北市長及哈佛法學院畢業生並未真正受到危機考驗。
一直到水災第七天,馬英九才首度召開救災國安會議,並撤換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。文化大學政治學者蔡瑋告訴法新社說:「這個政府缺乏組織、效率,犯下許多錯誤…民怨節節升高,對政府的信心已經動搖。」不過,馬英九的危機尚未過去,更大的挑戰就在眼前:未來災區的重建如何規劃、必須投入多少預算,以及如何安置災區的原住民等。